少儿口才教育的学科支撑
两个黄鹂创始人,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,中国少儿口才协会副会长,曾留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传播学院。
刚才赵琳老师的讲话对我非常有启发,关于基本功,确实很重要。我们强调实用性,但如果基本功不行,别人就听不懂你的表达,就会有问题。我是湖南人,在农村长大。湖南人有很多发音是不标准的,n/l不分,t/l不分,没有卷舌音,只有平舌音,还有我们的声调也有问题,我们没有三声,只有四声,比如说“好(hǎo)好(hāo)学习”,我们湖南人却说“好(hào)好(hāo)学习”;“我很想(xiǎnɡ)念你”,湖南人却说“我很想(xiàng)念你”。
到了大学之后发现,因为N、L不分,同学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,如说蓝天,困难,像河南和荷兰更难了。我还把li读成ti。有一次,我从校外回来,我告诉室友,我发现校门口卖的ti很好吃,大家以为是猪蹄,后来听我一描述,原来是梨,都哈哈大笑。后来我大学毕业到了北京,还没纠正过来。我想,到了北京来了,不能说不标准的普通话。我碰到一个北京人,我跟他讲,你如果你能在两个小时之内教会我区分“n/l”,我请您吃饭。后来两个小时过去了,他绝望了。他说我不吃饭了。后来在聊天的时候,他发现我说英语“language”的时候,说的很好,他说你把这个单词读十遍,我真的读了十遍,他说你发lan的时候,就用Language来发。谢天谢地!我终于找到了L和N的区别了。为了感谢这个朋友,我真的请他吃大餐。尽管到现在,我的发音还有些小问题,但已经无碍我站在中国传媒大学的讲台上了,也无碍我做两个黄鹂了。我讲这个故事,是想说明基本功很重要。我们老师千万不要忽视基本功的训练,这是我的一点体会。
赵琳老师刚才还说到了综合能力,我非常认可。我也一直认为口才是一种综合能力,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它最终呈现出来“语言”需要很多的支撑,你有没有阅读量,你有没有道德,你的体态怎么样,你的表现力如何等等,这个综合的“东西”怎么教呢?很难教,确实很难教,我们作为培训者,要意识到它是综合的能力。既然是“综合的能力”,要求我们的老师也一定要具备这个能力,如果你没有这种综合的能力,仅仅是个传声筒,那是教不好口才课的。
有老师问我,肖老师,怎么才能做好演讲?我就说了,你喜欢读书吗?他说我现在太忙了,哪有时间读书啊?我说如果不读书的话你就别去演讲了,演讲不好的。现在在互联网上有一个“罗辑思维”,里面的那个罗胖,大家可能都知道他,本来他也应该能出现在今天会议的现场,但是他要准备跨年度的演讲,事情太多,来不了。罗胖跟我是大学同宿舍的同学,这个兄弟太喜欢读书了,他在上大学之前,通读二十四史,他读了很多很多书,他家四面的墙上全是书。他能在互联网里冒出来,那不是说一天两天口才训练能达得到的,在此之前,他在中央电视台《对话》节目里做制片人,干了很多年,后来自己又在东方卫视当主持人,干了两三年。大家感觉好像罗胖一夜之间从网络里面冒出来的,其实他有很多很多的积累。如果你们还没有关注罗胖的话,我建议你把他所有讲过的东西都听一遍,他里面的知识含量太丰富了。
赵琳老师还谈到了少儿口才科学的训练方法。这个科学也就是我今天发言的主题,就是少儿口才教育学科的支撑,本来我想安排在后面讲,我们还有一个嘉宾,还有一位重量级嘉宾,他要来谈口才教育的市场机会。他正在路上,他太忙了,他每天的场次太多,所以今天能给我们挤出时间来讲这个已经很不容易了,待会儿他来了之后我们再介绍。趁他现在还没到,我就先来谈谈少儿口才教育的科学性。
在这里我先解释几个概念,什么叫口才?刚才讲了,他是种口语表达能力,他是语言里的口语层面,当我们把它叫做“才”,就意味着这个东西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去学,然后形成一种“能力”,他是语言系统“听说读写”中的一个部分。第二个概念,什么叫专业、什么叫学科,这个概念一般在大学里面讲,但是对于我们做少儿口才培训的老师来讲,必须谈这个,因为你没有这个思维,少儿口才是教不好的。
在德国,我发现一个现象,就是在幼儿园,在小学里面有很多的博士和教授去工作,后来我问他们为什么?他们觉得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复杂,最需要有学科背景的人去做。所以,我们感觉这个领域里面,需要大家掌握专业和学科,那么为什么有专业和学科这种区分呢,专业是针对社会分工的。
在社会分工里面,有人干木匠、有人干拖拉机手,有人干主持人,有人干律师等等,每一个技能对应的都是专业,我们原来的北京广播学院其实是按照专业的思路做的。凡是广播电视里面有的工种,我们都有。有导播专业、有记者专业、有主持人专业、有导播专业、有广告专业等等,这个工种就是各个技能。
过了一段时间之后,大家看到学校改名了,改名中国传媒大学了,变成大学了,大家就琢磨了,既然叫大学,大学这个词的英文叫什么呢?叫University,它的前缀是Universe,宇宙的意思,意思就是说,在宇宙里面,凡是有的东西大学里面都应该研究它,然后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,这个知识体系就是学科。中国传媒大学变成大学之后,我们的学科在哪里呢?播音主持艺术学院,他们原来是培养播音员的,播音员到底属于哪个学科呢?后来有人说属于艺术学,有人说应该属于新闻学,曾经争论了很长一段时间。到现在,我们把它归为艺术学了,当然了,我觉得归为艺术学之后他可能还有一些缺失,像白岩松、像崔永元这种人,可能他们很难培养。但是他们也不想放弃这一块,所以他们也给学生开设了一些新闻的课程,肖老师很有幸成为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授课老师,教新闻采访,现在台下就有我的学生在里面。
我们再回到少儿口才。少儿口才是一个技能,我们可以叫它是一个专业,那么,这个专业到底应该有哪些学科来支撑呢?
我认为有这么几个,第一个是语言学。语言学里有很多很多的规律,我们拿过来,对应到我们这儿,第一个是关键期的概念,关键期是语言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,他的意思是,在2岁-14岁这个年龄段之内,学语言最容易,超过这个时期再学习就困难得多,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期来训练语言。这个时间段内,小朋友学语言的能力确实非常强。刚才讲到了我儿子,他在2-3岁的时候我就给他放曹灿老师的《西游记》评书。放了几遍之后,全部都记下来了,我觉得挺好, 赶紧录下来,在镜头前有声有色地模仿曹灿爷爷讲《西游记》,我录下来之后放到优酷里面,建了一个专门的频道,叫《云豪说吧》。
后来这个节目被英国的BBC发现了,他们正在拍摄中国的纪录片,在关注中国的文化。他们发现中国的孩子,以前大部分都在学英语,现在有孩子在认真地学说中国自己的话了,而且还是穿着传统的服装来讲,而且讲的还是中国传统的故事,他们觉得非常好,就专门到我们家里采访,拍摄了一整天,现在这个节目要在全球播放。
所以,我觉得,关键期确实非常非常重要,刚才讲了2-14岁是关键期,2岁-3岁这个年龄段我们教不了的,2-3岁就是想怎么跑就怎么跑的阶段,他没法到培训机构里来听我们讲,接受我们的训练。在我们整个设计里面,我们从4岁开始,4岁的孩子基本上能坐下来,能跟我们互动起来。到了上面,到12岁、13岁、14岁、15岁里面,我就想了很久,我们在设计最早的一套教材——《少儿播音主持口才训练》的时候,我们把关键期定在15岁。后来我们发现,15岁,快到初中毕业了,这个时候,尽管有这个需求,但是他们学习的压力更大一些。
还有,中国孩子青春期的年龄普遍提前,像我们这个年龄段,青春期变声音大都在15岁左右,那个时候营养没有现在这么好,现在到12、13岁左右青春期就来了。青春期一来,声音就变化了,后来我就把年龄放到13岁,对应的是小学毕业。所以,在做第二套教材《关键期口才训练教程》的时候,我们把关键期定位在4-13岁,这个定位到底合适不合适,需要实践的检验。关于关键期,我们在座的老师,本身也是家长,应该有深刻的体会。孩子2-3岁的时候,我们就教孩子识字,有些孩子到了6岁才开始识字,但是我们发现,到了7-8岁的时候,这两批孩子识字的程度都一样了。这个就是关键期,如果不到这个时间,你费很大劲去做也做不好,大家好好琢磨一下这个关键期的概念。
语言学里面还有输入和输出理论。要想说好话,口语表达能力强,没有大量的输入是不行的。还是以我儿子为例,在他很小的时候,我就给他做了大量的语言的输入工作,我把凡是在市场上能找到的大家和名家的评书,我全买回来了。现在他形成了一个听评书的好习惯,他每天都想听一听,特别像孙敬修爷爷、曹灿爷爷,还有刘兰芳、袁阔成、单田芳、田连元、刘丽如等等那一大批人,他都听,这里面不仅有口才而且还有知识、有文化,听完了之后他还跟你探讨。
有一天,他听完《岳飞传》之后就问我,他说岳飞是忠臣,为什么要杀死岳飞?秦桧为什么要陷害他?他最后再来一句,宋高宗为什么不管一管呢?这个问题一下子就问到本质上了,真正杀死岳飞的幕后人其实就是宋高宗,秦桧只是他的一个工具而已。如果皇帝不点头,秦桧哪敢杀这么一个大将呢?我们知道,到了南宋之后,当时朝廷形成了两大势力,主和派和主战派,从南宋当时的经济实力来讲,其实已经很难对抗金兵了。再打下去就不行了,当时的农民起义已经风起云涌了。宋高宗其实不想打仗了。但是我们的岳飞同志还是想直捣黄龙府,迎二圣还朝。所以,要想主和,就必须干掉主战的人,不干掉岳飞没法和下去。
大量的输入之后就会带来思考,思考后的输出就很精彩。在两个黄鹂里面,我就强调,我们的学员要做大量的“输入”,要孩子们听很多好的作品,同时我们老师也要有很好的示范,你有了很好的示范,有大量语言的“输入”,他最后就能自己“输出”了。
关于输出,晓冰老师今天说的实用性其实就是一种输出,在实践当中输出它,我们在教学当中,要创造这样的机会,去输出。因为时间关系,今天我就不展开说了。
第二个是传播学的支撑。传播学是从上个世纪40年代,二战时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,他是在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基础之上兴起来的,当时是为了满足“二战”对敌宣传的需要。
传播学有很多规律,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就是所有的传播形态,包括媒体沟通,包括群体沟通,包括人际传播等等,都有一个共同的结构,这个结构都有五个要素,就是谁对谁,通过什么媒介、说什么,产生什么效果。所以我们在教少儿口才的时候,一定要把他置于这个结构中讲,就能很好理解了。
很多问题都是在这里面出现的,什么意思?我们的小孩,让他讲话的时候,他不知道讲什么,从学校里回来,从幼儿园回来,你问他,今天学校有什么有意思的事吗?没有。怎么样啊?不知道。全是这种,好,为什么没有内容?他没有运用他的工具去挖掘这些内容,这些工具包括什么呢?包括你的感觉、包括你的访问、交谈,这些东西都是搜集材料、搜集内容的。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想象力,这是上天给我们人类一个特别美妙的东西。
我们可以想象很多很多的东西,我儿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,我每天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我送他去幼儿园,不管多忙,我早上必须去送他,从我家里到幼儿园大概有7-8分钟的路程。我为什么要送他?我要和他一起编故事。每天早上我都要给他编故事,刚开始听我编,后来他也会编了。这个编就是想象,就是虚构,这种虚构对小孩子来讲非常非常重要,在两个黄鹂的课程里面有很多的训练就是编故事。所以,影响孩子交往,不仅仅是表达者本身,还有内容、还有对象等等。这个要求我们老师要有传播学的思维,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好。
还有一个社会学规律,口才怎么跟社会学建立起来呢?在座的各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,碰到很多口语表达有问题的孩子,这些问题包括胆怯、不自信、说话不清楚、大舌头,还有很多不流畅等等问题,后来我们仔细研究这些问题,发现很有意思,有一些孩子,例如他表达不清,我发现其实就是背后的家庭教育的问题,家庭教育里面有两大问题。
第一,精细化培养。在3岁之前,我们家长生怕孩子咽不下,恨不得全把食物捣成糊状让他们吃下去。咱们都知道说话是需要口腔、需要牙齿、需要舌头,需要气息等等一起配合来发音的,如果他的口腔表达的肌肉得不到锻炼全都是松驰的,可想而知他说话会是什么样子。
第二,父母包办。我们很多孩子从小全部都是我们大人包办,什么事情都是大人做。到了小学之后,我还经常听到有小学老师抱怨:有学生把脚一伸,老师,鞋带。上厕所,把屁股一撅,老师,擦屁股。当然这一切的根源背后就是独生子女,现在中央开放了二孩政策,这真是一个英明决策。
还有,很多表达的问题是源于恐惧,为什么会有恐惧?是我们周围充满了不安全。前不久有一个徐州的家长,她跟我说,孩子表达上不流畅,后来我发现孩子是因为恐惧,是因为害怕,然后形成一种强迫,这种恐惧是什么?是我们大人渲染不安全,例如抢孩子啦等等。也有人说,现在社会充满了这种不安全,我们能怎么办呢?我觉得,适当的安全教育是必要的,但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分渲染、过分强调不安全,过分了,孩子就对环境充满了恐惧。经常的恐惧会影响口语表达。
当然还有文学,文学给我们想象力,还有儿童心理学,心理学让我们了解孩子的内心。我们教育孩子,如果对孩子的心理不了解,他的心理发展阶段是什么样的,你怎么教他?,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什么原因?孩子为什么爱急躁等等,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有原因的,有动机的,我们如果把握了这些规律,我们就能非常自如地控制课堂。强调儿童心理学,就要了解他的认知、他的情感、他的意志、他的行为等等这是心理学。
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,就是教育学,教育学不仅仅是教学法的学习和研究,还包括文化和价值观。我们刚才讲了,我们论坛的名称里面是“少儿口才教育”,从培训层面上升到教育层面,这要求我们老师一定要有这个想法,我们是在做一个教育的事情,既然是教育,他除了教授技能,知识、道德意以外,还有文化,还有价值观,只有这个东西才让我们这个事业变的伟大起来,不然,你说就是一个培训师,就是一个教小孩说话的,如果只是这个东西的话,我们干这个事情就没有多大意义。既然是教育,我们在口才教学中,选择什么样的语料,选择什么样的故事,就变得十分重要了。好了,因为时间关系,我就讲到这里,将来我们还有师资培训,到时候,我再展开讲。
【本文根据嘉宾在“2015全国少儿口才教育领导者论坛”的发言录音整理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