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首页
- >
- 新闻资讯
- >
- 行业动态
- >
- 避免校园霸凌,父母一定要帮孩子交到朋友
避免校园霸凌,父母一定要帮孩子交到朋友
来源:两个黄鹂教育公众号 / 编辑人:小黄鹂 / 编辑时间:2021-12 月 06 日
— 摘要 —
世界有三成学生受到校园霸凌,造成学习成绩下降、辍学、身心受到严重损害等。
近日,一位青年摄影师的离世使“校园霸凌”再次得到社会的关注。从《少年的你》到“鹿道森”,再到网络上流传的很多案件、视频等,校园霸凌真的不是小概率的事件。
联合国公布,世界有三成学生受到校园霸凌,造成学习成绩下降、辍学、身心受到严重损害等。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每一个家长、教育机构和老师、学校等的责任,孩子不能去欺负别人,更不能受到校园霸凌。
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校园霸凌?
根据相关调查,以下类型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校园霸凌。
一、外貌上与众不同。如具有身体缺陷,脸上有胎记、过胖、瘦小等;
二、性格内向,沉默寡言,缺乏朋友支持,较为边缘化的孩子;
三、缺乏家人的关爱和支持。
班级、校园也是社会的缩影。一项对555名学生的研究发现,校园霸凌是青少年宣示地位的一种形式,自身价值感低的孩子会自然的认为自己应该处于“底层地位”,所以在面对校园霸凌时很少有勇气反抗,或者寻求支持。
校园霸凌“案件”原因占比
校园霸凌有何危害?
校园霸凌主要包括身体暴力、言语暴力和排斥三种形式,很多时候往往会“组合”发生。根据中国初中生的健康追踪调查显示,排斥是最“伤心”的霸凌方式,对心理健康影响最大。其次是言语暴力,挨打次之。
校园霸凌“案件”伤害程度占比
被排斥造成的焦虑、羞耻、压抑等情绪,很容易化作身体上的痛苦,被霸凌的儿童会出现头痛、胃痛、背痛、头晕、失眠等症状。一些孩子在遭受校园霸凌后,还产生了严重的抑郁症。
除了身心健康,很多孩子出现厌学的情况,对孩子的整个学业造成影响。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被霸凌者自尊心相对较低,更为脆弱,觉得自己不配拥有亲密关系,对整个人生都有一定的影响。
同时,孩子朋友少,霸凌者会向其他人施加影响,造成了被霸凌者在周围同学中形成了“不良”的刻板印象,被霸凌者就会越来越孤立。
而信息化社会下,孩子较为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思考力很强,社会性很弱。这是因为信息“太发达”,物质条件也能满足孩子的需要,孩子就没有动力进行社会交往。而网络中的信息又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和思考,孩子往往觉得“曲高和寡”,没有与他人交往的动力。
如何预防校园霸凌?
预防校园霸凌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自己的朋友圈。对208位受霸凌者的研究发现,72%的孩子在两年内脱离霸凌,结识新朋友是他们不被欺负的主要原因。
其次,要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价值感,让孩子积极的寻求帮助,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,积极寻求脱离被霸凌的“困境”。
第三,要与老师、学校建立积极的联系,关心孩子在学校的情况,做孩子强大的护盾。根据数据分析,有35%的校园暴力发生在宿舍之中。而宿舍通常是隔绝父母、老师等社会支持的,相当于独立的“社会”体系,孩子社交能力或性格较弱的情况下,更容易受到欺负。
自信,价值感强的孩子更少受到校园霸凌
在校园生活中其实可以发现,学习好的孩子一般很少受到到霸凌。首先是学习好的孩子在价值评判体系中“价值”比较高,父母、老师和周围的环境都认可、宣扬这一价值评判;其次学习好的孩子有自己的圈子,有朋友的支持;最后学习好的孩子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点关注和保护,不容易受到欺负。
孩子自信,价值感得到认可,就不容易受到校园霸凌。
两个黄鹂的课程体系正是帮助孩子建立价值感和自信的,包括基础训练、讲述沟通、语言艺术、拓展阅读4部分,既能让孩子在校园生活中出彩,也能帮助孩子结识更多的朋友。两个黄鹂的社会实践课包括与同学之间的破冰,与陌生人之间的沟通,提高孩子的表达、交往能力。
课程体系也包含各种生活场景,让孩子爱表达,会表达,在生活中找到朋友,建立稳固的关系,让自己不再孤立。
校园霸凌并不是突然发生的,往往和孩子的性格、经历、已有的人际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,所以家长提早帮助孩子建立自信,建立交往能力,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效果。如果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忽视,没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,不懂得如何交朋友,不会与同学相处,他们就更容易成为被霸凌的对象。
如果孩子已经被严重霸凌,再寻求周围人的支持就已来不及了,周围人的刻板印象往往已经根深蒂固,不容易改变了。
这时,最好转学,进入一个新的环境,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历程。转学时,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支持,陪孩子一起找到朋友、建立社交关系。
校园霸凌不是孤立存在的,需要多方共同配合。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让校园霸凌不再存在,也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,成为社会的栋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