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首页
- >
- 新闻资讯
- >
- 行业动态
- >
- 期末将至,通过成绩孩子能得到什么?
期末将至,通过成绩孩子能得到什么?
来源:两个黄鹂教育公众号 / 编辑人:小黄鹂 / 编辑时间:2022-06 月 24 日
— 摘要 —
面对考试成绩,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客观地看待考试,更好地帮助孩子呢?
中小学今年的期末考试马上就要到来,几年疫情,很多孩子都是网课衔接暑假,孩子到底学到了多少东西,家长们心里都没底。
尽管这几年,不再提倡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孩子的成长,但考试在孩子的校园生活中还是绕不开的话题。有人认为,不考试就失去了判断孩子学习效果的标准。
对于成绩家长紧张,孩子们也很紧张。家长、老师和同学在生活中都会无可避免的谈起成绩,成绩不好也确实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及自信的发展,影响周围人对孩子的评价。
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,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,都需要有一个“闪光点”,无论是成绩、才艺还是其他。
面对考试成绩,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客观地看待考试,更好地帮助孩子呢?
不能太重视成绩
首先在对待成绩的态度方面,家长和孩子不能不重视成绩,也不能太重视。
太重视成绩,会让孩子痛苦,而且太重视成绩也会让孩子成绩提升困难。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通过研究发现,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会根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上下浮动。
耶基斯-多德森定律
学习动机处于合适的强度时,学习效率最佳;学习动机强度过低时,缺乏积极性,学习效率就低;学习动机超过顶峰时,学习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。过强的学习动机会使个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,干扰记忆、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。
前两年公布的数据显示,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已达到24.6%,与当前的学习压力不无关系。
家长和孩子们需要知道,学习成绩只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。孩子早期的成绩没有那么重要,小学阶段的知识较为单一和浅显,不能充分满足儿童成长的需求。成绩的作用其实是为了给孩子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,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重视学习成绩的目的是什么?
让孩子克服困难。虽然小学阶段的知识不是特别难,但还是有很多需要思考,需要克服的内容,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耐心学习,克服学习困难的精神。在遇到困难的时候,孩子能够不放弃,直面困难。
培养规律的学习节奏。小学时期孩子有一些课余时间,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如复习、预习、专注、书写习惯及学习态度等。
让孩子喜欢学习。这一点需要家长的言传身教,尤其是身教。家长在家时,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、学习,与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习惯。
不能不重视成绩
也有些家长认为小学阶段的知识很简单,什么时候学都来得及,孩子要有一个快乐的童年,不需要刻苦学习。
但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不是孩子小学、初中的时候没有好的学习习惯,到高中的时候就突然能奋发图强了。成绩是检验孩子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指标,孩子和家长也可以通过成绩及时发现孩子学习方法、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问题。
家长还是需要对孩子的成绩多加关注,也要让孩子重视起自己的学习。
成绩需要到达什么程度呢?
这需要根据孩子的学习能力确定,也要看孩子学习的“投入产出比”。耗费过多的时间学习或者一定要孩子达到前几名都是没有必要的。
很多家长怕孩子偏科,其实孩子学习的“扬长避短”更容易帮助孩子建立自信,也更容易帮助孩子发挥自身的优势,不需要非要弥补短板。当然,偏弱的科目基础分还是要保持的。
寻找孩子的闪光点,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
除了成绩,孩子培养还需要注意什么?
小学阶段的知识是较为单一浅显的,不能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外界充满了好奇,希望接触到大量不同的事物。孩子在接触多种不同事物的同时,也会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,和家长一起找到自己的优势“项目”。
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,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,同时增强孩子的发展“后劲”。避免“成绩”这一单一的评价体系限制孩子发展,挖掘孩子的优势,更能给予孩子良好的发展。
从近几年考试风向的变化来看,中小学的考试越来越重视孩子的“软实力”,尤其是课外阅读的广度,这也是两个黄鹂课程体系有专门的“拓展阅读”的原因。
成绩是孩子学习阶段重要的组成部分,但成绩也只是一种工具,最主要的是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。充分的知识和广泛的涉猎、对新鲜事物的不断接触更能促进孩子的成长。